湖北省福建商会
湖北省福建商会

热点资讯

首页 > 商会动态 > 热点资讯

产城共融筑大市——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稳健起步

  峡尽天开朝日出,山平水阔大城浮。
       经历了葛洲坝和三峡工程建设的宜昌,迎来了第三次发展机遇。
       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,要“支持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、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,成为现代化特大城市。”
       眼下,宜昌全市上下解放思想,脚踏实地,竞进提质,加快迈向现代化特大城市。

  产城共融必由之路

  现代化特大城市,面积要特大、人口要特多。面积哪里来?人口何处增?
       人们把眼光投向宜昌核心城区东山,解析这里非同寻常的演进。
       1988年,宜昌选择郊区东山,启动建设宜昌城区首个开发区。24年过去,6平方公里的东山换了容颜:居住人口从1万多增加到12万,人福药业、黑旋风锯业、光盛纺织、柏斯琴行、河南双汇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,上千客户入驻金东山大市场,年提供税收由6000多万元增加到14亿多元。曾经沉寂、荒凉的东山,变身为车水马龙的闹市。
       东山给出一个鲜明启示:产业与城市,互为依托,相互作用,产城共融共兴,展示着宜昌特大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。
       于是,宜昌走出去,到中部地区和长江中下游10多个同等城市学习考察,进一步深化产城共融的共识:东出西陵峡口相伴长江南北,东西绵延几十公里的带状之城宜昌,十分适宜组团筑城。
       思想明了,行动开启。省委常委、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在动员会上说,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,要“既大又强、特优特美”。
       城市多大?宜昌城市规划确立,到“十二五”末,城区规模为200平方公里、200万常住人口。现在,宜昌城区规模为100平方公里、120万人,也就是说,将再造一个宜昌。
       城市多强?到2016年,GDP达到5000亿元。其中六大支柱产业中的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产值过1000亿元。
       城市多优?就是一流的城市规划、最优的发展环境、舒适的生活家园。
       城市多美?山美水美如画卷,城美人美灵秀来,进一步凸现“宜人之城,昌盛之地”的城市形象。

  友好承载人口和产业

  当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公之于媒体,宜昌市民热议不断:“三五年内,城市人口增加一倍,会不会堵车,有没有休闲处所,看不看得见蓝天白云,方不方便读书、看病、购物?”
       人民群众的期待,成为特大城市建设决策者们的奋斗目标。
       宜昌解剖了猇亭工业新区,从中感悟到,产城共融,要以生态友好承载人口、产业为终极考量。
       在城区九大核心组团中,距离中心城区20余公里的猇亭组团地势开阔,场地平整,是宜昌万亿经济走廊承载产业重地。
       2008年,猇亭区只有4家规模企业,年销售收入1.8亿元;现在,有投资80多亿元的南玻硅材料、30多亿元的中兴汽车、15亿元的北京富程科技等4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落户。
       昔日贫困的农村,现在成了设施配套、道路通畅、功能完善的工业新城。2012年,猇亭工业产值跃升到600多亿元。再过5年,猇亭园区将发展成为10万至15万人的新城区,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。
       新的扩城增容,猇亭基础已成。然而,环境更优,居住更宜,也势所必然。
       猇亭已划出50平方公里生态绿化屏障带,建设城市绿肺。
       猇亭现已建成的6.5平方公里行政商务区,诸多同义重复的服务业、居民区,将从大型工业企业包裹之中突围,均衡疏散,合理分布。
       猇亭的猛然刹车与调整,成为宜昌另外八个核心城区组团的观照。宜昌市规划局局长夏文翰介绍,不走国内先发城市的弯路,组团之间布置数平方公里或十、二十平方公里以上绿色隔离,兴建沿江带状高速交通网,形成就业、医疗、教育、公共文化等均等组团,正在融入宜昌特大城市建设之中。

  协调推进共融共生

  特大城市建设拉开序幕,许多全新的问题,正在科学处之。
       得知深圳一家大型企业意欲北上投资30亿元,宜昌当即派出高新区副主任朱家法前往会商。那家大型企业的老板问:“你们那里有适宜的场地吗?工人住哪里?住地有没有医院、学校、影剧院?”
       “适宜的场地有,工人的住处会有,医院、学校、影剧院也会有。”朱家法征得市领导同意,作出承诺。
       产业强则城市强,产业兴则城市兴。宜昌优化特大城市建设中的产业布局,将东出中心城区35公里、枝江境内的92平方公里白洋工业新区,作为规划建设的新重点。
       白洋新区拆迁,场平、道路、生活配套等城市设施建设全面展开。50亿元投向新区城市配套设施,兴建9条40公里园区道路、商场、学校、医院、行政服务中心、500套安置房。与此同时,11家总投资400多亿元以上的特大型项目落户相继开工。
       投资200亿元的金帆达公司、投资120亿元的中化化肥、投资36亿元的三新硅盐……随着这些项目先后落户白洋,政府拿到手的一两万亩工业用地,很快变成了项目平台。园区11个在建项目,现有人员2000多人,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,三五年间,年产值将跃上3000亿元高点。按生态工业园建设标准,将建成20平方公里的生态公园、12平方公里的商住行政场所、6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。
       白洋业已撩开一座“工业宜昌”新城面纱,曾经是村村寨寨的丘陵农村,已从纸上的规划,大步走向可看可亲的城市。
       宜昌市建委主任张立新说,产业发展、城市平台建设,两者协调推进,共融共生。未来三年,宜昌将投入2000亿元进行城市建设,其中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1000亿元,将建设254公里城市道路桥梁、300万平方米安置房、一批城市公共设施,同时启动6个大型公园工程。
       迈向现代化特大城市的理性、矫健足音,回响在美丽的峡江之畔。